慢阻肺患者的共同特点是气道阻塞性改变和阻塞性通气障碍,由此引起“痰、咳、喘”三大基本临床表现。许多患者可因咳痰不利而引起咳嗽不止及喘息难平。因此,治疗必须强调积极排痰,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畅通,方能更好地改善症状,缓解病情。如何做到积极排痰?应很好地把握“湿”、“翻”、“拍”、“咳”四字诀,促进痰液稀释,利于咳出,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。1、湿即湿化呼吸道,首先患者要多饮水,每天保持1500~2000毫升的液体摄入量。最好的饮水法是每次少量饮水30~50毫升,每10~20分钟饮水1次,这样对呼吸道的湿化效果较好。其次是增加室内湿度,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冬春季,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60%.经常往地上洒水,勤拖地或在暖气片上放置一盆清水,用这些方法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。临床治疗要注意氧气的温化和湿化,即氧气通过盛有60℃~80℃温水的湿化瓶后再吸入。对于痰液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,在雾化罐内加入生理盐水30~50毫升,糜蛋白酶5毫克和相应抗生素,以促使痰液稀释,利于咳出。2、翻即勤翻身,对于需卧床静养的患者来说,定时翻身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,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。一般情况下,1~2小时翻身1次,痰量过多者,10~20分钟翻身1次,因体位改变可起到引流的作用。翻身动作不可过快、过猛,应当缓慢进行,逐步翻至所需体位。翻身时应配合拍背,深呼吸及有效排痰,而不是单纯为了翻身而翻身。3、拍即拍背,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,拍背应与咳痰相配合。要“拍”得有效,须掌握正确的方法:操作者五指并拢呈杯状,用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,叩击时应放松手腕,均匀叩击,每一部位叩击1分钟;叩击顺序应沿支气管走行方向,自下而上,由边缘到中央,有节律地叩拍患者背部,同时嘱咐病人缓慢深呼吸。拍背需注意两个问题:一是饭后1小时内不宜拍背,以免引起呕吐;二是拍背时患者应侧卧位,去枕,以利于痰液引流。